世界粮价反弹,谁是罪魁祸首?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23.9点,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却比上月上涨了1.3%。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截图
分析认为,7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反弹的原因,除了全球极端天气导致粮食减产预期增强之外,更主要的是“人祸”。
(资料图片)
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中止实施加剧了粮食市场恐慌,从而推涨了粮价。而对此,一直带头制裁俄罗斯的美国难辞其咎。
不是“制裁”的制裁
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农产品出口息息相关的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于上个月到期时,俄方宣布不再续签该协议。
俄罗斯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协议过去一年的执行情况“非常令人失望”,俄方只会在己方诉求取得具体结果时考虑恢复该协议。
路透社报道截图
该协议的中止执行非同小可。
要知道,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而乌克兰位列第五,两国的谷物出口量合计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乌俄两国经黑海港口的农产品出口受到干扰。而美国在拉拢西方国家加码制裁俄罗斯的同时,一直信誓旦旦地保证制裁并不涉及农业相关商品的生产、销售和运输。
由此,去年7月,俄罗斯、乌克兰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一揽子协议,包括初始有效期120天的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简称“黑海协议”),以及有效期3年的俄罗斯食品与化肥出口正常化备忘录(简称“备忘录”)。
迄今为止,“黑海协议”已三度延长,最后一次有效期截至今年7月17日24时。
据联合国估计,“黑海协议”的签署确保超过3200万吨乌克兰农产品从乌3个黑海港口出口到45个国家和地区,帮助降低全球粮食价格超过20%。
而俄罗斯之所以在上个月拒绝第四次延长“黑海协议”,是因为发现当初签署的两份文件并没有得到同等有效执行。
一年来,俄方多次指责美西方阳奉阴违,在支付、物流和保险等各方面限制俄农产品和化肥出口。
特别是负责结算俄罗斯粮食贸易的俄农业银行,早就被美西方移出了其主导的“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且虽经联合国努力斡旋,至今仍未能重新接入SWIFT系统。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截图
不断发酵的俄罗斯农产品和化肥出口风波,实际上是美式非法单边制裁所含“二级制裁”带来的恶果。
很多第三国企业在支付、物流和保险方面投鼠忌器,从而在事实上对俄农产品和化肥出口构成了隐性壁垒。
全球有一半人口依赖使用化肥种植的粮食。鉴于俄罗斯化肥出口持续受限,世界经济论坛(WEF)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已将“迫在眉睫的粮食供应危机”列为世界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截图
“他们通过加剧饥饿赚了大钱”
在俄罗斯拒绝续签“黑海协议”后,美西方马上习惯性甩锅,将全球粮食短缺危机归咎于莫斯科。
但令它们尴尬的现实是,有证据表明,从乌克兰运出的粮食大部分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
“黑海协议”框架下所设土耳其联合协调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协议生效期间累计出口的3280万吨乌克兰农产品中,超过70%被运到了中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收到的粮食不到3%。
俄罗斯驻津巴布韦大使馆官网截图
用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的话说,原本基于人道主义的“黑海协议”变成了一个让美西方农业集团获利的商业项目。
这话一点不假。
事实上,世界粮食危机的根源并非生产和需求问题,而在于美西方将粮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行径严重破坏了全球供应链。
与此同时,以美国企业为主的世界粮食贸易巨头借机操控国际粮价,通过炒作粮食安全话题牟取巨额利润。
彭博社:一个尴尬却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俄乌冲突对世界顶级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生意相当有利。
在数十年来一直掌控全球绝大部分粮食交易的“四大粮商”中,美国企业占了前三席。
有媒体报道,与这些粮食巨头关系密切的对冲基金,已成为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全球食品价格飙升的“最大赢家之一”。
据估计,仅全球十家最大对冲基金就因此赚取了近20亿美元的利润。
联合国极端贫困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奥利维尔·德舒特直言,对冲基金和金融投机者通过押注饥饿和加剧饥饿赚了大钱,在这场危机中“中了头彩”。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在联合国安理会日前举行的冲突及饥荒问题公开会上,中国代表特别指出,粮食不安全,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结果,同长期以来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粮食生产贸易体系和国际治理体系密切相关。
中方坚决反对单边制裁、脱钩断链、破坏市场秩序、打压别国企业等影响国际粮食安全和全球合作的行为,重申“黑海协议”以及“备忘录”对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作用,呼吁有关各方以团结精神共赢思维应对粮食安全等各类挑战。
世界粮食计划署官网: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工作的79个国家(以及可获得数据的国家)中,2023年将有超过3.45亿人面临高度粮食不安全,是2020年的两倍多。
关键词: